
北京疫情牵动人心。
刚刚过去的周末身边很多朋友都阳了,普遍症状是发烧、喉咙痛、全身酸痛,个别症状比较严重。医院人满为患,发热门诊需要排队几小时等候就诊。药店感冒药基本售罄。
当前北京感染新冠的人数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但确实是很多人都感染了,一些行业已经遭遇人员短缺的情况。
人员短缺影响最直观的影响是快递和送餐行业。相信在北京的朋友与我有同样的感受,就是自从北京放开疫情防控措施后,快递行业立刻就人手短缺。
之前在手机APP上下快递单子,一般一小时之内就会有快递员联系你取货。但是疫情防控措施放开后,一小时取货这种高效率就消失了。快递员能在下单后几个小时打电话联系你是快的,而真正取走快递还需再等待几个小时。
快递变成了“慢递”还是好的,网上买东西经常会遇到商家因没有快递服务而无法发货的情况。除了快递,送餐服务也因为送餐小哥人手少而大面积延迟。也许你本意是定晚餐,可能第二天早餐的时候美味才能送到。
快递服务和送餐服务延迟是因为这两个行业都遭遇了普遍减员。疫情防控措施放开后,快递和送餐行业因其行业的特殊性,阳性病例较多,快递和送餐小哥不得不休息,导致这两个行业大面积减员。
除了快递和送餐等服务性行业,制造业也因为疫情导致的减员而发生产能利用率不足的现象。
新冠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冲击,我们在疫情防控措施放开后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而这在美国已经是一个常态。上周美国公布的1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显示劳动力短缺造成服务价格持续上涨。
美国11月最终需求的PPI指数环比上涨0.3%,超预期,主要是因为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4%,较10月份加速0.3个百分点。与服务业价格上涨相对应的是商品价格增幅环比回落。11月美国PPI中商品价格环比上涨0.1%,较10月份增速减少0.5个百分点。
11月份的PPI数据揭示了美国生产领域呈现与消费领域一样的通胀趋势:即商品价格涨幅放缓,而服务价格涨幅持续。而服务价格上涨是因为劳动力,特别是中低端劳动力短缺造成的工资上涨。
劳动力短缺对美国通胀构成持续的扰动。12月初,美国里士满联储主席巴金表示,劳动力供应看起来仍将受到限制。他列出了劳动力短缺的几个原因,包括净移民减少、疫情引起的连锁效应以及退休。所谓疫情引起的连锁反应就是疫情导致的劳动力不足。其中包括因为早期新冠后遗症导致的劳动力丧失以及新冠持续感染而导致的人员不足。巴金指出,11月的就业报告显示,裁员仍然温和,因为企业似乎不愿裁员,他们一直在努力招聘。
上周公布的11月美国非农就业报告显示劳动力需求强劲,但供给并没有大幅改善。11月份25至54岁工人的参与率变化不大,为82.4%。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也呼应了巴金的观点。鲍威尔表示,(在消费者价格指数中)不包括住房在内的核心服务业,可能是了解未来核心通胀演变的最重要因素,而劳动力市场是理解此类通胀的关键。
美国劳动力市场中,服务人口就业占美国就业总数的3/4以上,大约1.1亿人。今年以来,美国一些州政府致力于提高服务业工资水平。加利福尼亚州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就是要求提高服务工人最低工资,旨在将快餐和快速服务工人的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22美元。加州目前的最低工资是每小时15.50美元。
服务业的工资上涨将会直接推升美国工资水平,进而对通胀产生作用。对于美联储而言,他们可能不得不一直加息直至需求萎缩才可能抑制通胀。
回到我国。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放开后,劳动力短缺在我国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常态。而美国所发生的劳动力成本推升的通胀也大概率在我国发生。
虽然上周中国公布的1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显示我国通胀水平有所回落,但明年这两个数据都有可能持续走高。
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涨幅较上月的2.1%有所回落,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涨幅回落。11月猪肉价格上涨34.4%,涨幅比上月回落17.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与上月相同。11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
中国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3%,降幅与上月相同。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为负与大宗商品价格同比负增长有关。
分析师普遍认为明年我国CPI将会前高后低,主要由于今年CPI上半年由于猪价回落而造成的低基数。但是,服务业中劳动力短缺而造成的工资上涨也可能会加剧CPI的涨幅。
期盼的放开防控措施真的来了。谁能想到经济还没好,通胀就有可能先到了呢?
English Summary
The easing of COVID-19 control measures has caused labor shortage. This is actually what happened in the US from the COVID-19 crises. The labor shortage has caused inflation to rise continuously.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the mid- to low-level labor market, the so-called ‘blue-collar ’.
China’s inflation is still at low levels. Yet with the COVID-19 shock to the labor market the service sector would suffer labor shortage. Inflation might run high in 1H2023 both due to the low base this year and the salary rise from labor shortage.
For those who would like a detailed English version, please contact service@mapleasset.com.cn.
声明:本市场点评由北京枫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枫瑞资产”)“枫瑞视点”微信公众号提供和拥有版权,授权上海海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载。在任何情况下文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枫瑞资产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中的内容所引发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未经枫瑞资产书面授权,本文中的内容均不得以任何侵犯枫瑞资产版权的方式使用和转载。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