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着某电商高管的一句话:我们不是处在经济的下行周期,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这句话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共鸣,大家都深有同感。但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落幕,又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在等待我们呢?对此,很多人还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笔者上周参加了某券商组织的日本策略会。在这个会上,日本央行有关专家及来自不同行业的日本上市公司代表与投资者分享了日本经济以及上市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
上周四正在策略会如火如荼进行中时,日经指数突破39000点,35年来第一次超过1989年股市最高点38957点,创出历史新高。推动日经指数飙升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央行行长对日本通胀和经济的乐观判断。
当天,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日本正在经历通货膨胀,服务价格将继续逐渐上涨。他预计良性经济循环将加强。
对于经历了30多年通缩的日本而言,通胀的回归意味着一个时代落幕,新的时代开启了。在策略会上从日本央行专家和上市公司的分享中,笔者也进一步了解了在日本刚刚落幕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时代。
从1989年到2019年,这30年的日本被称为平成时代。平成是日本第125代天皇明仁的年号。平成30年,被称为“失去的30年”。在这30年中的前20年,日本经历了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乏力,政治上首相人选多次更迭。
这一切的发生与日本经济在二战后持续40年的增长紧密相关。日本经济从二战后崛起,上世纪60年代以后开启高速发展模式,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不幸的是,经济的这一持续增长趋势因为1985年的广场协议而中止。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会晤后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其目的在于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有秩序地下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汇率,以处理美国巨额贸易赤字。
广场协议签订以后,美元对日元的汇率迅速从1美元兑250日元左右上升到1美元兑200多日元。1986年1月,又突破广场协议谈判时日方认为可以接受的200日元,并继续奔向战后汇率的新高点。
这时,日本政府受到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作为日本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家用电器、半导体等出口产业认为,日元升值将会损害本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因而表现出对自民党政府支持日元升值的不满。
另一方面,广场协议生效后,美国继续对日本施加压力,要求后者承诺通过扩大内需来降低仍然居高不下的日方经常账户顺差和美方经常项目逆差。
为了应对国内外压力,日本政府于1985年10月出台了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具体包括加大民用住宅投资、促进都市开发、促进民建基建投资、刺激个人消费、扩大公共事业投资等政策。这些政策的规模为每年3.12万亿日元,是历次经济刺激政策中规模最大的。
在货币政策方面,日本央行从1986年1月开始下调基准贷款利率。截止1987年2月,基准贷款利率从最高5%下调到2.5%这一历史最低水平,并一直保持到1989年5月。
在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下,股价和地价狂飙,产生了巨大的资产泡沫。
从1985年到1989年,日经指数涨幅超过200%,在1989年底达到历史最高点38957点。日本平均城市土地价格指数以2010年3月的价格为100计算,从1985年159.4上涨到1989年257.5,上涨60%。
日本六大主要城市的平均土地价格指数1985年为130,到1991年底该价格指数涨至400以上,上涨2倍多,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地价的涨幅。其中,住宅、商业、工业土地价格指数分别上涨 51%、81%、52%,商业地产价格领涨。
1989年,日本三菱地产公司以13.7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国的地标性建筑。三菱地产公司的这一举动让世界惊呼日本买下了美国。事后看,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泡沫经济达到了顶峰。
根据日本内阁府的数据,从1985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和地价的资本增值规模分别达到当年名义GDP的37.4%、116.1%、140.2%、90%和125.9%。
为了抑制资产泡沫,日本央行于1989年5月、10月和12月以及1990年3月和8月,五次宣布加息,将贷款基准利率从最低2.5%上调到最高6%。同时,采取金融紧缩政策,宣布商业银行停止向房地产放贷。
1990年3月,日本政府出台《房地产融资总量调控法》,严格控制土地总量和房地产信贷规模。同年12月,颁布了《土地税制大纲》和《土地基本法》。这两部法律实质上上调了地产税,从之前的1.4%上调到3.1%。
1990年,日本股市下跌,但房价和地价仍呈现上涨态势。1991年,随着银根收紧和地产税的上调,日本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从1990年到1995年,日本股市和地产市场的资本增值规模占当年名义GDP的比例分别为-27.2%、-47.2%、-76.7%、-13%、-4.1%和-19.7%。
在泡沫上升期,财富效应对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消费旺盛。在日本,高级小轿车销量惊人,高尔夫会员证一证难求,高价商品的销售一片红火。另一方面,住房投资和设备投资高涨。东京圈一带的公寓建设异常火爆。伴随地价上升,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能力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扩大设备投资。
泡沫破裂后,负财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也非常明显。首先是消费下降。1990年到1992年的消费增长率比1986到1989年间的消费增长率下降了1.7%,其中0.7%是由负财富效应造成的。
其次,随着房地产价格下跌,房地产投资和设备投资大幅回落。
在泡沫刚开始破裂的时候,很多人对经济仍持有乐观看法。日本内阁府发布的1992年度《日本经济白皮书》中提到:资产价格回落不过是导致过度膨胀的未实现收益部分有所损失,对资产本身可能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
由于对泡沫破裂后实体经济所遭受的冲击认识不足,政府对支持经济增长政策的出台以及对不良债权处理,都相对迟缓。直到1993年,日本高层才明白,泡沫破灭后的经济低迷不是景气周期的循环,依靠传统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无法应对。
也就是说从1990年股市泡沫破裂算起,直到第三年,日本人才真正意识到这不是周期的下行,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注:因本文篇幅较长,分为上下两篇发表,敬请关注)
声明:本市场点评由北京枫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枫瑞基金”)及其名下“枫瑞视点”微信公众号拥有版权,,授权上海海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载。在任何情况下文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枫瑞基金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中的内容所引发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未经枫瑞基金书面授权,本文中的内容均不得以任何侵犯枫瑞基金版权的方式使用和转载。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费咨询电话:0757-2833-3269 或 131-0659-0746
公司名称:上海海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HESS Capital, LLC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天虹路46号信保广场南塔808
Copyright 2014-2020 上海海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29404号-1